各位学弟学妹们,你们好,我是文秘201201班的肖佳玲。作为师院首届文秘教育(现更名为秘书学)本科班的1/37,自从2016年毕业跨出校门,我就通过国考,径直走进了单位大门,实现了“校服”到“制服”的无缝对接。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,距今已在单位工作3年有余,应王老师的邀请,与你们分享我的公务员心路历程。
如何选择,要叩问自己的内心。回顾初心,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公务员之路?我想用那句“我要稳稳的幸福”歌词来回答。其实我从大三上时就已开始规划自己的毕业去向,当时周围同学选择较多的是当老师和考研,但是我对这两个选项并不感冒,也不想随波逐流,综合自己的专业、特长、兴趣、性格、能力等多重因素,确定自己更倾向于寻找一份性质稳定、收入较好、作息规律的工作,因此最终选择向国家体制发起“冲锋号”。
认准目标,沉下心来厚积薄发。说实话,我的专业成绩在班上并不算拔尖和突出,但是还好与公考最密切相关的因素不是学科成绩,而是学习态度。开始的时候只想着进体制就好,所以对于国考、省考、省市事业单位招考、选调生考试我都进行了尝试。大三、大四时除了必须的课业任务和实习,其他时候便拒绝所有的吃喝玩乐闲,将自己“沉浸”在备考的海洋里,教室、图书馆、教学楼自习室都见证了那一段灿烂的日子,每天虽然疲惫,但非常充实。
靶向施策,总结和实践很重要。备考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。备考笔试,除了最基本的海量刷题外,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善于总结。首先要对整个笔试题型、分数布局、难易结构、长短板进行分析,让自己对笔试的总体情况“了如指掌”,而不是盲人摸象,摸到那儿是哪儿。其次要对每道做错的题目进行认真总结,找准错误的症结,在参考答案中找出答题规律,确保同一题目不错第二次。备考面试,重点在于勤加练习,敢于开口,可以借助学校组织的模拟面试、同学间的模拟考场、考友间的在线打卡等形式,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,将平时积累的素材通过口头以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。(在这里补充一句,我没有报任何笔试班和面试班,建议条件允许、时间紧迫、对能力不够自信的同学可以尝试报班,但不建议过分依赖培训班,要将最重的砝码压在自己身上。)
何惧失败,心态好就成功了一半。在国考成功上岸前,我至少经历了4次笔试、1次面试,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,开始的时候是“差之千里”,到后面是“失之毫厘”,由于不想陷入人们口中“毕业即失业”的一份子,这些失败经历与愈加临近的毕业脚步一起,给我的心态带来了不小压力。但是我通过与老师、家人、同学、朋友交流沟通,纾解心中的烦闷,接受他们的安抚,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,每次失败以后又会平静且笃定地开始新的努力,这也算是一堂生动的“逆商”提升课。因此,心态在择业的时候很重要,无论何时,都不要失去对未来的热情和希望。
久久为功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16年10月,我离开陪我成长20多年的长江,来到风景同样优美的汉江,到工作单位办理了入职手续,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税务干部。出乎意料的是,当单位领导和同事得知我是文学相关专业毕业,纷纷表示“终于等到你”,原来在广大党政机关,能写、会说、善做的中文专业人才是稀缺资源,也正因为如此,我从入职后就一直被安排在单位办公室工作,主要从事新闻宣传、综合文稿写作、会务管理、机要文书、档案管理等工作,基本上与所学专业对口。在实际工作中,秘书专业的学习也为实际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,使我能很快进入角色,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。
潮平岸阔,天宽地广大有可为。可能在一些同学眼里,机关事业单位是墨守成规、循规蹈矩、没有活力、按部就班的代名词,我想说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误解。近三年来,仅我所在的单位,每年都会招录10名左右应届大学毕业生,其中不乏211、985的本科生和研究生,90后青年干部队伍规模已达40余人。单位注重青年干部培养,除解决伙食、住宿等生活后顾之忧外,实施“雏鹰计划”培养工作助力青年干部成长成才,年轻人在体制内也可以安心工作、快乐生活、向上向善。年轻人越来越成为各方面工作的生力军。
说了这么多个人经历,只希望能为即将面临择业选择的学弟学妹带去一丝启发,未尽之处大家也可以通过学院的公务员备考群与我共同探讨。最后,只要你想,公务员之路也可以同样精彩!